熊大寻旅游策划公司应邀策划青岛西海岸新区,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缜密的推论,提出了梁祝故事发生地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十五大证据,形成完整的证据链。
一、书院在哪里?
古代每乡必有书院,两村或三村必有书院,古称“联村书院”。古代制度规定:中了秀才或者举人了,才有资格去省城高级私塾学习。梁山伯家境贫寒,祝英台未中过秀才。此两点决定了不可能像杭州宣传的那样,从浙江的小县跑到近百公里外的省城读书院。梁祝二人一定是在乡村书院就读,梁祝二人的家一定是邻村,相距不远。
古代乡镇书院、乡村书院众多。每乡必有书院,两村或三村必有书院(联村书院)。梁祝求学不可能像浙江人说的那样, 跑到近百公里外的杭州去求学。而是在本乡的书院或联村书院求学。就像今天中小学生读书一样,就近入学,不许跨地求学(古代制度更严,更不允许跨地读书)。十八相送,指十八里相送。即今天的七公里半,刚好是梁家和祝家的距离,也是书院到祝家庄的距离。
梁山伯不是秀才,祝英台首次出门求学更不是秀才,他们不可能到杭州省城读书院!杭城求学是完全不符合史实和逻辑的传说。
古代的书院招生对象都是本乡本土的学生,不招外乡人。加之学籍管理十分严格。我们可以推论出三个事实:
一、梁山伯和祝英台一定是同一个乡的人,并且是相邻村庄。
二、梁祝二人不可能到百里之外的省城书院读书(制度、资历和学籍这三重大山不允许),只可能是本乡书院。
三、十八里相送,梁祝读书的书院距祝家庄大概七、八公里,完全吻合联村书院和乡书院的事实。梁家和祝家也相应在同等距离。
二、书院到梁家庄和祝家庄相距多远?
《梁祝》故事“十八里相送”,古代十八里即今天的7.5公里,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梁家庄、祝家庄相距恰巧七、八公里。二人读书的峄山书院到祝英台家的祝家庄也是七、八公里。这个距离全国各地只有青岛完全吻合。熊大寻旅游策划公司研究了所有其他号称“梁祝故里”的城市,梁家庄、祝家庄、马家庄三个地名都不完全。有的只有其中一个,有的只有梁家庄、祝家庄。只有青岛西海岸新区梁家庄、祝家庄、马家庄三个地名都有,并且三庄相邻,不过七八公里。刚好建立一个联村书院。与《梁祝》故事中,梁山伯、祝英台和马文才共读一个学校的事实吻合!
其他城市的梁家庄和祝家庄,二者相距数十公里,甚至上百公里。三人不可能在一起读书,更不可能“十八相送”。
《梁祝》故事中有记载:马文才亦跟梁祝二人同一个书院。恰巧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梁家庄、祝家庄和马家庄三庄相邻,北马家庄距梁家庄仅2公里。吻合联村书院和乡书院就学的制度和事实。其他城市的梁祝马三庄既不同乡,更是相距上百公里。全国只有青岛吻合。 距离祝家庄不远,分布着梁家庄、北马家庄,附近还有一个峄山,据村里人讲,很早以前办过书院。在当地百姓认为,这些地名都与梁祝传说相似度很高,梁祝真正的故里就在这里。
西海岸新区有梁家庄和祝家庄,二者相距约八公里。而梁祝十八相送的故事。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家,正好十八里路,到梁山伯家,也大约是十八里。因此才有“十八相送”的情节。 这十八里路上,满是浪漫和美好
秦汉~唐初 1里=300步*6尺=1800尺*23.1厘米~=415.8米=0.4158公里
唐~ 1里=360步*5尺=1800尺*23.1厘米~=415.8米=0.4158公里
现在公制换市制2里=1公里。十八里在古代大概是现在的7484.4米。恰巧就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梁家庄到祝家庄的距离,也是峄山书院到祝家庄的距离。
三、梁、祝、马三村在一条直线
祝英台嫁给马文才。马家庄、梁家庄、祝家庄分布在一条直线上,相距都是七、八公里范围。史书记载:祝英台嫁到马文才家时,经过梁家庄梁山伯的墓地。全国各地只有西海岸新区完全吻合。其他城市梁祝马三庄都呈三角形分布,祝家庄到马家庄根本不可能经过梁家庄。
传统记载的梁祝故事发生地浙江绍兴上虞区,其祝家庄和梁家庄相距50公里(直线距离),换算成古代距离单位为120里。跟十八相送的故事相差太远。七、八公里可以相送,50公里就没法相送了,开汽车送都太远。祝家庄、梁家庄、马家庄不在一条直线上,呈三角形分布。祝家到马家根本不可能经过梁家庄!绍兴没有草桥地名。济宁同样,祝家庄和梁家庄相距60公里。祝家庄跟马家庄100公里。并且祝家庄、梁家庄、马家庄不在一条直线上,呈三角形分布。祝家到马家根本不可能经过梁家庄!全国其他梁祝传说地如杭州、宜兴等地,祝家庄和梁家庄都只有其一,没有两全的。汝南县两庄皆无。可见,真实的梁祝故事发生地是在西海岸新区。
四、梁、祝、马三村有河道相连
熊大寻旅游规划公司研究发现一个根本性的证据:史载祝英台嫁到马文才家时,是坐船去的。途经梁山伯墓,上岸祭拜。全国各地唯有青岛的梁、祝、马三庄的在一条直线上,并且有河道相连。
梁山伯之墓就在祝家庄至马家庄之间。现实中,青岛祝家庄、梁家庄和马家庄确实是在一条直线上,祝家到马家必经梁家庄。根据古代习俗,梁山伯应当是葬在家乡。更巧合的是,梁家庄向西2公里就是北马家庄村,祝家庄、梁家庄、北马家庄更是在一条直线上,并且三庄有河道相连。(其他城市的祝、梁、马三家都无河道相连)刚好吻合晚唐張讀的《宣室志》記載的《義婦冢》故事的细节:英台,上虞祝氏女,偽為男裝遊學,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。山伯,字處仁。祝先歸,二年,山伯訪之,方知其為女子,悵然如有所失。告其父母求聘,而祝已字馬氏子矣。山伯後為鄞令。病死,葬城西。祝適馬氏,舟過墓所,風濤不能進。問知有山伯墓,祝登號慟,地忽自裂陷,祝氏遂並埋焉。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:義婦冢。
明朝徐树丕《识小录》记载:“祝为父所逼,适马氏,累欲求死。会过梁葬处,风波大作,舟不能进。祝乃造梁冢,失声哀痛。冢忽裂,祝投而死焉,冢复自合。马氏闻其事于朝,太傅谢安请赠为义妇。”晚唐张读《宣室志》记载:“祝适马氏,舟过墓所,风涛不能进,问知山伯墓,祝登号恸,地忽逢裂陷,祝氏遂并葬焉。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‘义妇冢’。”可见,当时祝英台出嫁到马家,是坐船去的。并且,这条连接三庄的河恰巧叫“风河”,刚好对应“风波大作”。所有细节,全部一一对应。
明代冯梦龙辑的短篇平话集《古今小说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》“入话”列举的几个女扮男装的传说中也有梁祝故事:山伯与英台,同馆读书,结为兄弟。同食同卧,如此三年。英台不解带,山伯每有疑惑,便以言语支吾。学问成就,相别回家,约山伯两个月内来访。英台归里后榴枝正荣,兄嫂相信其洁,但却将她许配给大户之家马氏。六个月后,山伯来寻祝九舍人,见英台红装翠袖,一时惊异。谈及婚事,知英台已许马家,自恨来迟,归家后染病不起,死后埋于安乐村路口。次年英台出嫁时,路过梁冢,忽然狂风四起,彩轿不能前进。英台举目观望,见山伯飘然而来,出轿后,山伯坟忽然裂开,英台跳入,众人急忙拉衣,衣片变成两只美丽的蝴蝶。
(西海岸新区祝家庄自古相传就是“梁祝故里”)
五、草桥
跟梁家庄20公里是草桥村,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“草桥结拜”之地。
梁祝故事的三个主要人物梁山伯、祝英台、马文才,在本地分别对应梁家庄、祝家庄、北马家庄,且相距不到十公里,并且梁姓、祝姓、马姓在以上三村在十几年前仍有人居住,这在其他声称为“梁祝故里”的地方是绝无仅有的。
六、河道的名字
明朝徐树丕《识小录》记载:“祝为父所逼,适马氏,会过梁葬处,风波大作,舟不能进。 ”晚唐张读《宣室志》记载:“祝适马氏,舟过墓所,风涛不能进,问知山伯墓,祝登号恸。”可见,当时祝英台出嫁到马家,是坐船去的。并且,这条连接三庄的主河恰巧叫“风河”,刚好对应“风波大作”。连接三庄的小河叫凓水河,刚好对应“风波大作,战战栗栗”。所有细节,全部一一对应。
七、梁祝合墓在县西十里
梁载言的《十道四蕃志》记录的“梁祝合葬之地也。在县西十里”应为史实。恰巧,青岛西海岸新区祝家庄的梁祝墓正好位地老胶南县城正西方,离老县城五公里(古代的十里相当于现在的五公里),不多不少,正好在西方,正好有十里。而其他城市的梁祝墓的位置都与之不符。
据清康熙十二年《胶州志》记载:“祝英台墓,在州治南百里祝家庄社”。乾隆十七年《胶州志》记载:“祝英台墓,治南祝家庄社,相传无考。”两部志书均把祝英台墓标注为宋代。说明至少在明末清初,祝英台仍然是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传说人物,传说的流传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。
清代编纂的胶州县志曾记载,‘祝英台墓,在州南百里,祝家庄社,其墓临河,岁久,河水冲啃殆尽。’”
祝家庄和梁家庄之间的梁祝合墓
八、石人泊
黄梅戏,山伯临终视频(唱词)
一要清风一两整.
二要天上两片白云. 两片白云.
三要中秋三分月.
四要银河四点星.
五要观音瓶中三滴水.
六要王母头上发六根.
七要七枝仙山灵枝草.
八要龙王身上八条筋.
九要石头人九颗胆.
哪里找我的好九妹呀.
英台妹啊.
十要泥菩萨怀里十颗心. 十颗心.
十味药草无一样.
其中的”石头人九颗胆”,恰巧在西海岸新区的梁祝两庄之间,有一个石人泊村,有一巨型石头形似人,故称石人。相传石头人腹部位置恰好有九颗胆状石头。
九、梁祝墓距祝家庄多远?
《梁祝》唱段:
只怕.怕我的好九妹啊.
英台妹啊.命归阴!
扶我去到坟茔上,
看一看我们的双人坟,
一半躺着我梁山伯,
一半葬着英台情.
站在山上向北望,
再看看祝家村,
看看绣楼门.
看看粉脸泪,
再看看耳环痕.
再向我的九妹喊三声.
英台,九妹
“站在山上向北望,再看看祝家村,看看绣楼门”,由此推断,梁山伯的墓地距祝家庄也就是一望之地——数公里。甚至能看到绣楼。恰巧只有西海岸新区的祝家庄在梁家庄的西北方向,并且是一望之地。跟其他书籍记载的梁祝二人是不同城市,相距几十公里、数百公里完全不符。唯一吻合的只有西海岸新区!
十、凤凰山和牡丹芍药园
十八相送唱段提到“凤凰山”,西海岸新区也有,距祝家庄30公里。很近。提到“缺少牡丹芍药”,恰巧后人就在梁祝故里不远处开发了牡丹芍药园,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。
祝英台:过了一山又一山,
梁山伯:前面到了凤凰山。
祝英台:凤凰山上百花开,
梁山伯:缺少芍药共牡丹。
祝英台:梁兄你若是爱牡丹,与我一同把家归。我家有枝好牡丹,梁兄你要摘也不难。
这样一来,梁祝的所有故事全国只有在西海岸新区才讲得通。全部线索都指向了西海岸新区。这才是梁祝故事的真正发生地,真正的梁祝故里,千古爱情绝唱发源地!
十一、梁家靠山区,祝家在郡都
山伯:“山沟里走出我梁山伯”
英台:“绣楼上走出我祝英台”
新区的梁家庄刚好是靠山,祝家庄则在平原,绣楼,富庶之地,古为郡所。
琅琊台所在区域,从商至秦为区域中心。西汉中期以后,祝家庄和安子沟所在的区域崛起,成为另一个中心。祝家庄考古遗址规模宏大,有围沟和多处排水管,出土“千秋万岁”瓦当和“见日之光,天下大明,长毋相忘”、“见日月之光长,心忽而衷(哀)”铜镜。祝家庄是西汉中晚期的政治中心,汉宣帝的驻跸之所。相当于郡都。恰巧与梁祝故事吻合。
十二、梁家庄和祝家庄背靠的山,形似蝴蝶
(红圈所示,左为梁家庄,右为祝家庄。青山部分形似蝴蝶)
十三、梁家庄和祝家庄所在的珠海街道,名字为梁祝文化而取——珠联璧合、海誓山盟
十四、梁家庄和祝家庄所在的铁橛山与小珠山,山形恰似龙凤呈祥、龙凤配(珠山为龙, 铁橛为凤)。寓意新区是爱情圣地、吉祥宝地。
(梁祝故里的深青色的山,左边形似凤凰,右边形似龙。龙凤相对,天作之合,绝妙无比!)
十五、熊大寻旅游策划公司发现一个奇观:梁家庄所在的铁橛山,藏着一个梁祝峰。头往右偏,看到的是一个美女。头往左偏,看到的是一个男人。一头两夫妻!世界奇观!梁祝二人生不能同衾,死却能同形。
这就是熊大寻旅游规划公司的核心方法“绝妙即服”:绝妙即多重联系、多个巧合。绝妙立即说服、立即征服。梁祝故事中的众多证据和细节,全国都无法做到一一对应。唯独在西海岸新区达到了多重联系、多个巧合!这就达到了绝妙。其后果就是对全国人立即说服、立即征服!巧合是天意级说服。“巧合”的定义是恰好吻合,正巧一致。出处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可见天意有定,如此巧合。”西海岸新区的梁祝证据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,天意有定。
熊大寻旅游策划公司策划香格里拉是三省大战、策划中国旅游日是五省大战、策划青岛梁祝故里是七省大战,为什么都能赢?因为,用的方法都是绝妙,找到多重联系、多个巧合,让人心服口服,最后十四亿人心向往之。
据此,熊大寻旅游策划公司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意策划“山盟海誓,花前月下”的形象概念。
山盟——越王勾践琅琊山盟誓诸侯
海誓——梁山伯与祝英台海边起誓
花前——大珠山“花开天下前”、“春来飞红第一山”
月下——嫦娥的手珠从月宫落下,形成大珠山、小珠山。大珠小珠落玉盘。玉盘即月亮。
“山盟海誓,花前月下”的形象概念同样与青岛有四个巧合,绝妙即服。这个绝妙的概念同样适合整个青岛市,远胜一百年前康有为为青岛创意的“红瓦绿树,碧海蓝天”。
2006年国务院公布”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,确定梁祝传说为多省多地共有。非一省一市专有。全国所有宣传梁祝故里的城市,只有西海岸新区证据最为充分,逻辑能够自洽。其他城市都无法比肩,很多自相矛盾。
在此,将熊大寻旅游规划公司研究的系列铁证和逻辑推论公开,必将震惊世人。鉴于梁祝爱情故事对于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。对青岛旅游发展将是一个里程碑式、历史性的重大事件。
上一产品:没有了!
上海机构:
上海市杨浦区湾谷科技园22号A1幢三楼
昆明机构:
昆明市财富中心B幢1单元2501—2511
联系电话:13888113812
座机号码:0871-63611698
电子信箱:xdx99@163.com
网 址:www.xiongdaxun.com
中国旅游策划第一人
《风光》报道:中国城市策划第一人
普通 旅游规划公司 | 熊大寻 策划机构 |
---|---|
一、常规思路、项目互相抄袭 | 一、超常规思路,震撼性创意! |
二、做多少次都很难看到效果 | 二、一次买单等于突破性飞跃! |
三、老板谈项目,员工做项目 | 三、熊大寻亲自策划每个项目! |
四、项目完成,收钱走人 | 四、项目完成,熊大寻免费做长期顾问! |
五、不懂市场和消费者,项目中看不中用 | 五、每个项目要做到:半年游客增长三倍! |
六、规划方案都像一本资料收集本 | 六、每个策划方案都在业界成为样板! |
七、从不敢公开完整方案,因为思路太普通 | 七、全国唯一敢于公开完整方案的公司,因为思路让人叫绝!效果突出显著! |
八、建筑和景观设计创意平庸、初级 | 八、让每个建筑和景观成为震撼性地标!让人非看不可! |
版权所有 2008-2019 保留所有权利 滇ICP备17009900号-3
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934号